执法实践中,“病残违法犯罪人员收押难、监管难、救治难”这一全国性难题,曾长期困扰着基层公安机关。面对这一困局,云南大理州公安机关没有单打独斗,而是因地制宜、主动作为,有效整合公安、司法、卫健部门资源,决心探索一条新路。在州人大、政协牵头深入调研定方向,州委、州政府出台专项意见明确“整合资源、节约成本、安全高效”原则后,一个“共建、共管、共用”的创新模式逐渐清晰。多方协同下,一座面积3900余平方米、设104个床位的专业化监管医院拔地而起,同步完善公安监管病区与强制戒毒所医院功能。2023年10月,随着州委办、州政府办运行方案的印发,卫健部门协调三甲医院大理州人民医院入驻,医保部门将被监管人员纳入城乡居民医保范围,一套跨部门、全链条保障体系正式成型。大理州公安局依托这一强大支撑,创新性地建成了全省首家州市级特殊监管医院,为这道难题提供了破解的“大理方案”。
走进这家医院,“安全”二字刻入骨髓,规范管理贯穿全程。收治环节创新建立“三级审批”制度:州内人员需经县(市)公安局分管领导、州公安局监管支队、州公安局分管局领导逐层把关;对滇西片区其他地州需求,则由省厅监管总队、属地州(市)公安局、大理州公安局协同审批,既保障“应收尽收、应治尽治”,也为周边地区提供有力支持。收治前,驻院医生严格审核病历、研判病情;入院后当面复诊、健康评估,严防风险。安全方面配强看护警力,州公安局监管支队、大理市公安局和州强制隔离戒毒所等多单位联合派驻警力24小时值守。执法环节设独立入口,建成AB门、智能法庭等设施,确保全程可视可追溯。
医疗救治是这里的立院之本,“既要管得住,更要治得好”的理念落到实处。依托强大的医疗支撑,构建了闭环救治体系:大理州人民医院派驻4名医生、4名护士,州强制隔离戒毒所安排5名医生、4名护士,24小时全天候值守,传染病管理与应急救治均纳入三甲医院体系。运行以来,已累计收治病人60名,成功抢救脑梗、冠心病等急危重患者60余次。诊疗模式精准高效:采取“日常救治+专家会诊+院际会诊+远程网络会诊”一体化模式,一般病症由驻院医护处理,严重疾病由对口专科医生会诊,重症复杂病例启动多学科联合诊疗,疑难杂症则连线国内知名专家远程问诊,最大限度守护生命。管理上推行“两分离一规范”:男女病房分离、传染病人分离,杜绝交叉感染和违规串供;医疗档案实行“一人一档”,处方、记录全程电子化、规范化,保障信息安全和执法依据。
这家医院的诞生,不仅是为病残违法犯罪人员提供了符合法律与人道要求的救治监管场所,更是一场基层警力的“解放”。过去,一个重病犯在县医院治疗,往往需要耗去一县大量警力看守。如今,通过“医保+公安资金”的保障模式,这一窘境彻底改变。医院旁设置的民警备勤房,保障了看护力量的高效轮转。而州强制隔离戒毒所在艾滋病专管方面积累的丰富经验,也为这家特殊医院的管理奠定了坚实基础。作为全省监所医疗卫生专业化建设的“先行军”,它不仅彰显“法治文明、人权保障”的监管理念,其探索的“大理经验”更是在破解全国性监管医疗难题上提供了极具价值的实践样本。
作者:农民日报·中国农网记者 郜晋亮 实习生 张嘉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