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下正值大豆生长关键期,在黑龙江省五大连池市的田间地头,一场以生物防治为核心,科技手段为支撑的田间管理正在有序展开,为粮食丰产筑牢“绿色防线”。
在新发镇永胜村粮油种植单产提升示范地块,一架植保无人机正在低空盘旋,在技术人员的操控下,将一粒粒蜂巢投放到大豆田间。据了解,投放到大豆田间的是赤眼蜂的蜂巢,赤眼蜂是一种寄生性昆虫,羽化后的赤眼蜂会将卵产在大豆食心虫等害虫的虫卵内,其幼虫孵化后以害虫卵液为食,抑制害虫虫卵孵化,进而减少害虫数量,保护大豆植株,为大豆增产创造条件。
这种以虫治虫的技术,让种了8年地的永胜村种植户尹强也解锁了田间管理新模式。2025年五大连池市绿色高产高效行动示范县项目落到了他家的地块,政策与技术的双重加持,让他对丰收充满期待。“今年第一次尝试赤眼蜂生物灭虫这个项目,蜂巢和无人机机手作业都是咱们农业农村局免费提供的,希望通过这个新科技、新手段,产量有个大突破。”尹强说。
五大连池市新发镇经济发展服务中心主任王宇表示,相比人工投放,这次使用无人机投放提高了效率,单台无人机一次大概能投放150亩地,单人当天投放能达到2000亩,而且这次使用生物杀虫能提高生态环保的效率,有效地降低农药的使用,大大减少对农田的伤害,对于黑土地保护和农田基本保护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除了通过“以虫治虫”的生物防治技术来减少大豆虫害,无人机飞防作业也成为田间管理的“主力军”。从业8年的王海龙经历了无人机一代代的更迭,技术的更新让他实现了双机齐飞。
大庆华理生物技术股份有限公司植保无人机飞手王海龙说,“感觉飞机性能越来越优秀、效率越来越高了,同时炸机率也越来越少了。现在的技术是RTK定位,它已经实现了厘米无误差,对于我操作无人机提供一个精准定位,这样能够轻松完成操作两台飞机的任务。”
从推广主导品种到主推技术,从主力机型融合到示范带动周边区域均衡增产。这些举措的落地见效,让五大连池市绿色高产高效行动示范县项目惠农实效凸显。2025年五大连池市绿色高产高效行动示范县项目已全面推进,聚焦大豆、玉米两大作物打造增产示范区。其中,大豆核心区0.95万亩,辐射14.87万亩;玉米核心区2.19万亩,辐射1.5万亩,覆盖乡镇、融通公司等15家单位。当前五大连池市还通过多元防治结合、技术示范引领等举措,加强田间管理,为秋粮丰产筑牢根基。
五大连池市农业农村局副局长宋维启表示,田间管理关乎农作物全年收成,目前农业农村局已组织农技人员下乡,开展技术服务,根据农作物生长阶段,指导广大种植户精准施肥,同时强化病虫害监测预警,做到早发现早防治。后续农业农村局还将持续关注天气变化,及时为农民提供技术服务与支持,保障粮食稳产增收。
作者:黄玲 农民日报·中国农网记者 史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