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网消息:记者8月21日从国家能源局了解到,7月份,全社会用电量10226亿千瓦时,同比增长8.6%,用电量的突破反映了我国产业发展有哪些新趋势,来看记者的解读和分析。
国家能源局21日发布了7月全社会用电量数据,达1.02万亿千瓦时,这也是月度全社会用电量数据历史性突破万亿千瓦时大关,这个数据也是十年前的近两倍,相当于东盟国家一年的用电量,高温天气和工业生产稳中向好等因素共同推动了用电量较快增长。
从产业用电看,第一产业用电量170亿千瓦时,同比增长20.2%;第二产业用电量5936亿千瓦时,同比增长4.7%;第三产业用电量2081亿千瓦时,同比增长10.7%。在持续高温高湿天气拉动下,全国多地负荷创新高。7月,河南、陕西、山东、四川、安徽、湖北居民生活用电量同比增长超过30%。
此外,7月当月第二产业用电量持续回升,同 比增长4.7%,增速比上月提高1.5个百分点。高技术及装备制造业用电量增速领先。第三产业用电量中,互联网和相关服务业用电量增长较快。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统计与数智部主任侯文捷表示,1—7月,在移动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快速发展带动下,互联网和相关服务业用电量同比增长28.2%。新能源整车制造业用电量同比增长25.7%。
赛事经济 充电服务 数据中心带动用电量快速增加
在全社会用电量持续增长的背后,有哪些用电新增量?在浙江、江苏、广东等地,数据中心、电动汽车充换电服务和赛事经济正在带动用电量快速增加。
7月以来,江苏省城市足球联赛火爆,“夜经济”等特色消费场景已然成了球迷们的“第二主场”。在江苏徐州,“烤串配球赛”成为了球迷们的标配,7月全市餐饮业用电量同比激增超25%,其中烧烤集中区之一的丰储街,用电负荷较去年同期翻了一番。借助“苏超”的东风,江苏各地文旅部门也“趁热打铁”,迅速推出观赛旅游套餐、城市IP展演等活动,将“赛事流量”转化为“文旅增量”。7月份,江苏八大服务业用电量同比增长10.8%。
国网江苏营销服务中心数字运营部主任俞阳称,体育场地设施管理单位用电量同比增长达15.8%,餐饮业用电量同比增长10.1%,游览景区、住宿业用电量同比分别增长10.3%、5.3%。从用电量数据可以看出,“苏超”赛事经济的带动效应覆盖文体旅、餐饮、赛事周边等消费场景。
用电增量还来自电动汽车的充电量。在广东深圳,超充站、充电枪的数量首次超过加油站和加油枪,今年1到7月,深圳第三产业用电量259.05亿千瓦时,同比增长6.4%,其中电动汽车充换电服务用电增长较快。
此外,人工智能、大数据等产业带动算力用电量快速增加。作为东部算力枢纽城市,浙江杭州的一家电炉炼钢厂转型云智造产业园,建起了云计算数据中心,同时还布局年产10万台算力装备的生产线。整个园区7月用电量也达到1077.5万千瓦时,同比增长38%,今年累计用电量更是增长了30%。
多地用电负荷创新高 开展居民节电响应行动
大范围高温天气还在持续推动用电量增长,记者从国家电网了解到,21日,华东电网、江苏电网、山东电网、安徽电网用电负荷创新高。为缓解用电压力,国家电网加大跨区输电的力度,并开展居民节电响应行动。
21日,安徽用电负荷创历史新高,达到6857万千瓦,较去年最大负荷增长7.92%。为缓解用电压力,8月20日至21日,安徽省开展第三次居民节电响应行动,通过给予一定的奖励,引导居民节约用电,方女士已经连续三次参加节电响应行动,她特意安排了电车错峰充电。在她的手机上可以看到,前两次行动的奖励帮她抵扣了不少的电费。
作为一种柔性节电举措,安徽电力部门会根据气温及用电负荷情况动态发布节电响应的时间,居民及充电桩用户自主报名、响应节电,只要按规则完成节电任务,就可以按照每度电3元的标准抵扣当月电费。目前已吸引安徽全省310万户家庭参与,累计节约电量248万千瓦时。
在江苏,电网最高用电负荷今天再创历史新高,达到1.56亿千瓦,较去年最高值同比增长6.12%。当地借助跨省跨区输电通道,最大区外受电规模超3700万千瓦,同时提升新能源消纳能力。江苏风光新能源累计最高出力5709万千瓦,占当时发电出力的41%。